1950年BASF開發出EPS,因為優良的絕熱性能在建筑領域被廣泛運用,后又因耐沖擊性強被廣泛用于包裝。
EPS原料珠粒砸生產的時候就已經混入發泡劑,一般是4-7%的戊烷。在模具中用高溫水蒸汽發泡成型,成品中可高達98%都是空氣。珠粒可分為阻燃和不阻燃,也可以根據半徑分為大、中、小。
生產過程:預發泡→熟化→模塑成型
預發泡:用80-100℃蒸汽加熱原料,使珠粒增大40-50倍。
熟化:預發好的珠粒在料倉中干燥,均衡內部壓力。珠粒會有更大的機械彈性。
模塑成型:預發后并干燥的珠粒傳送到模具內,再次加入蒸汽使得珠粒黏結在一起,生成成品。
特性:低導熱系數、密度小、較高的力學性能、低吸水率、容易操作安裝、耐老化、隔音、有浮力。
閉孔結構可以使其通過改變和恢復形變來緩沖沖擊。導熱系數在0.033-0.043W/(m·k)。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影響性能。沒有任何營養價值,不會被霉菌侵蝕,也不會分解出任何污染地下水的水溶物。
密歇根州立大學包裝學院研究發現,用EPS包裝水果和蔬菜,它們釋放的二氧化碳會被保留,延緩成熟,還能更有效保持維生素C的含量。
行業面臨的挑戰:
1、火災。通常通過加入阻燃劑,提升EPS 的阻燃性。
2、回收利用。物理回收方法:回收壓實體積變成原來的40分之一,便于運輸,用于再次生產。溶解法成本高。用于焚燒做能量回收。EPS 不易降解,可用于垃圾填埋。